芦溪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东关小学积极开展校园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

2020-05-30| 发布者: 芦溪生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忍无可忍的居民们向12319数字城管热线反映了此事,太原数字城管中心受理居民反映后,将其派单至小店区龙城街道...
忍无可忍的居民们向12319数字城管热线反映了此事,太原数字城管中心受理居民反映后,将其派单至小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街办了解情况后,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随后,街办联合环卫、执法等部门对此处乱堆放的废品进行了集中清理。同时,龙城街办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这几家废品收购站都没有经营手续,街办已勒令其停止经营,并要求其逐步撤离此处。
“原来门口的这片空地主要是小区居民停车用的,现在都让这些杂物给霸占了,停不了车不说,环境还被弄得乱七八糟,一刮风垃圾到处飞……”另一位居民陈女士说。前几天,有一家回收站不知从哪收回来一批啤酒瓶,堆放在小区的墙根处。可是瓶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剩余的啤酒,弄得围墙另一边的废物处理居民家不能开窗。“那啤酒味我们实在受不了,和对方争执了好几次,他们才不情愿地把啤酒瓶移了地方。”陈女士说。
王文正的一个同乡也在经营废品回收站,早年这个同乡也是“捡破烂儿”出身,他非常聪明,每个月都能有近万元收入,2008年就已经在市中心买了两套楼房,靠的就是赚差价。
3、传统的回收人员素质较低,并且不愿意去改变。还有,现在招募回收小哥,很多人会因为行业低廉不愿意加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废品回收和循环使用是一个长链条,人们做这件事的原始动机绝不是环保,而是利润,哪怕是废物的诞生,其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影子。废品回收业全球化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永恒特征,与智能手机制造业全球化并无区别,持久性也毫不缩水。
所以这也就是不愿意转行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收入可观。一般人真拉不下脸做废品回收!2010年我家拆迁那会!家家户户的旧电器,自行车等不想要的东西都是有人要就给没人要就扔!真的很浪费。
这个行业更像一个江湖,废品回收员会分成多个“帮派”,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大多以“同乡”或者“同村”为群体,分割各自的利益区域,互不干扰。
这一带着浓重口音的口号,定格了我们这一代人对废品行业的初次印象,再接着,人们对废品行业的记忆可能就是回收站里堆叠成山的纸板和塑料瓶子。
一个月前,昆阳镇提出垃圾换日用品方案,试点就放在上林垟村。村委会主任林礼将举了个例子:旧报纸回收市场价是每斤0.25元,兑换站按每斤0.3元算给村民。卖废品的钱村民不拿现金,只兑换生活用品。这些日用品比市场价要低,而废品回收价则比市场价要高,这两头吃差价的事情,自然受村民欢迎。
其次,这个行业大多是小、无、杂、乱作坊式企业,很多是无证非法经营。政府从城市管理上非常头疼。目前政府推动两网融合政策,更加要求废品回收行业正规化发展。所以,传统的回收经营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废品收购站一般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带,然而,在山西省小店区针织街富佳苑小区附近却有三家废品收购站,因为收购的废品乱堆乱放到小区的公共场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近日,在12319数字城管的协调下,乱堆的杂物被清理干净。
最后,造纸企业越来越集中化,资源都向大企业倾斜,小企业越来越难生存。所以,纸厂的话语权会在整个回收链条上越来越大。小型的不正规打包站会逐步被淘汰。
三郊区的废品站,在郊区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汽车维修店,各种加工厂,包装厂,还有拆迁,特别是一些郊区要拆迁了,各种废品会让你包包大涨,很多人都说现在收废品不赚钱了,估计没有找对收购方向。
总的来说,废品回收行业是一个被社会低估的行业,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废品回收产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当然,这片蓝海之下还存在一些“礁石“,用技术敲碎它们,无疑是一个好的出路。
老纪还不太明白什么是“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但他认为废品回收是门“慢生意”,需要长期沉淀,这种沉淀除了要有足够的经验积累,还要和周边的居民搞好关系。
像王文正这样从“帮派”里混出头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凭着吃苦耐劳,从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里淘出了金子。
身边的一个朋友是某农机厂工人,2017年下岗后回到农村老家开始做生意。摆地摊,开服装店,贩运西瓜…凡是农村集市上有的生意他都做遍了,可是赚的钱还不够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为此,他感到苦恼,困惑,无奈。
随着城市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废品回收站都被迫关停,王文正也曾被多次驱赶,为了稳定发展,他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去工商局注册营业执照,甚至把回收站搬到远离城市且人烟稀少的郊区。
此举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激励,让村民开始自觉分类生活垃圾并放置到指定地方,使村里的垃圾处理难题,得到初步化解。而在此之前,这个有着3700人口的大村,即使已经建了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垃圾场,每天雇人清扫转运,垃圾还是布满村落。
但这都无关紧要,老纪始终将三轮车视若珍宝——他和它,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养活了一家老小,供养了一个上学的儿子,后来一家人也从逼仄阴暗的危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芦溪生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芦溪生活网 X1.0

© 2015-2020 芦溪生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